创投观察 | 泡沫破灭后,3D打印再次迎来行业拐点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8-11-08  ·  金人网络
只有根本性解决“中看不中用”的问题,才能真正让3D打印成为新的通用型制造工具。


创投观察 | 泡沫破灭后,3D打印再次迎来行业拐点

近来国内外多家3D打印公司公布了新一轮的融资,在前几年的泡沫破灭后首次迎来行业拐点。

面对广阔的市场应用需求,3D打印行业发展迅速,但也正接受着更大挑战。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材料性能、降低成本,一直都是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就目前国内外金属3D打印和非金属3D打印应用领域来说,通常分为Prototyping(原型制造)、Functional Prototyping (功能性原型制造)和Final Production(最终批量生产)。大多数3D打印局限于原型制造阶段,导致行业整体体量小。只有根本性解决“中看不中用”的问题,才能真正让3D打印成为新的通用型制造工具。 

年初,Wohlers年度报告指出,2017年整体3D打印行业销售量增长了21%,其中金属3D打印增长速度尤其突出。而2018年则增速放缓,其瓶颈在于材料和核心器件上,材料性能的难以突破以及高昂的设备成本,使其主要用于原型制作、模具铸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非核心零部件的替换生产,再加上生产效率低,短期内无法达到大规模生产。国内外金属3D打印领域的知名公司如Desktop Metal、Markforged、鑫精合,其涉及的应用领域就相对较小。 

而非金属3D打印,近年来因材料领域研究多元化,应用领域越渐宽广。但也因打印速度和材料性能的瓶颈问题,难以形成批量生产规模。但近年来包括清锋时代在内的公司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非金属3D打印的这一技术迭代突破,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本随之下降。加之材料性能的优异表现,完全能满足市场应用的标准。由此,从原型制造阶段,跳过功能性原型制造阶段,直接进行最终生产,真正实现3D打印技术的工业规模化,从而进入消费市场。 

现今,3D打印行业两极分化发展趋势渐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壁垒硬核技术的3D打印企业在新的一轮成长期将占居高点,他们通过整合软件、设备、材料等系列产业链,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整体制造生产的解决方案。而依靠复制国外技术的企业,因为没有核心知识产权保护,只能倒卖设备或提供低端打样服务,在新一轮竞争中将面临更严峻的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