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也有自己的「李飞飞」,她带给了 AWS 新的智慧与强大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8-07-09  ·  金人网络

将近一年前,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身价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一年后,亚马逊的市值也悄悄逼近了苹果——距离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亚马逊只差七百亿美元。

无人敢判定这家电商起家的互联网公司是否会先于苹果触达「万亿市值」的巅峰,但投资人和分析师们都相信亚马逊才是那个更「有未来」的公司,而撑起这份未来的,就是正在成为其营收王牌的云计算服务 AWS(Amazon Web Service)。

在 2017 年,AWS 的营收增长了 43%,达到 175 亿美元,占据亚马逊整体营收的 10%,仅这一项收入就让亚马逊成为了商业软件行业排名前五的巨头。分析师认为,这项业务将在 2018 年实现 38% 的增长;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还预测,在 2020 年,AWS 将会为亚马逊带来超过 400 亿美元的收入。AWS 的 CEO Andy Jassy 曾直言,他认为 AWS 将会在未来成为亚马逊内部最大的业务。

但在多年以前,AWS 刚刚创建起来的时候,它却并不被外界所看好。

「疯狂」的点子

2003 年,亚马逊的网站流量激增,但网站的基础设施却简陋到难以承受迅猛增长的流量。刚刚被升职负责网站工程团队的本杰明·布莱克(Benjamin Black)写了一篇简短的论文,讨论重建亚马逊网络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在文章结尾,他提到了将出售虚拟服务器作为一项服务的可能。

布莱克的顶头上司,公司负责 IT 基础设施的副总裁 Chris Pinkham 带着布莱克将这份论文交给了 CEO 贝佐斯,他们向贝佐斯描绘了一幅未来图景:大学生凭借亚马逊的服务在寝室里就可以创办起一家公司。

贝佐斯非常欣赏这个想法,很快让 Pinkham 带领团队打造 EC2(弹性计算云)。三年之后,EC2 作为初版产品之一在 AWS 的发布会上亮相。

「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布莱克回忆说,「很久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这实际上掀起了一场变革。在最开始的时候,它并不明显。」

在 AWS 研发初期,亚马逊还是一家刚刚盈利两年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的股东会上,不少股东对 AWS 的业务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与亚马逊电商公司的属性毫无关系,但坚信 AWS 价值的贝佐斯并没有理会股东们的建议,他要将 AWS 做下去。

在 2006 年 AWS 正式发布的时候,大多数人对此仍不理解,他们认为这是狂人贝佐斯的又一个烧钱的妄想。在当年十月彭博商业周刊的封面报道《杰夫·贝佐斯的豪赌》(Jeff Bezos' Risky Bet)里,一位华尔街的分析师抱怨说 AWS 这条业务大概不过是贝佐斯想要分散外界对其电商业务注意力的障眼法罢了。但也有人对贝佐斯的「豪赌」表示赞赏,著名媒体人 Tim O'Reilly 就很早跟上了贝佐斯的想法,他认为在日后与微软和 Google 的对抗中,亚马逊会成为那匹脱颖而出的「黑马」。

十多年之后,O'Reilly 的预言成为了现实,凭借 AWS 业务的强劲增长,亚马逊的股价一路水涨船高,市值渐渐赶上甚至超越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微软和 Google。

迎面的敌人

对亚马逊而言,抢先竞争对手进入一个市场「已经成了亚马逊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后来的智能音箱还是其他种种业务,亚马逊都在努力争做开辟全新市场的那个先行者。

对待曾经媒体和投资人的不满,在 2006 年彭博社的那篇封面报道里,贝佐斯也曾吐露过心声。「我们对于不被理解这件事非常适应,早就已经习惯了,」贝佐斯说道,带着他一贯的仰首大笑。多年以后回过头来,人们发现当年外界的不理解其实对亚马逊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人意识到云计算服务的重要性,亚马逊也借着这个空档,一路搭建起了自己的云计算帝国。

在 2018 年第一季度,AWS 贡献了亚马逊全公司运营利润的 73%,这让它成为了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之一。贝佐斯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他在季度财报中表示,「在 AWS 遭遇同行的竞争之前,它享受了长达七年的非同寻常的优势,而且我们的团队从来没有怠慢,正因如此,AWS 是目前最先进、功能最多的(云计算)服务。」

贝佐斯说的当然是事实,就现阶段各家云计算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而言,早早起跑的 AWS 依然是最佳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上就完全没有压力。

在 2014 年,Google、微软和 IBM 等等巨头公司都已经在云服务领域有所布局,但比起亚马逊的体量,这些尾随者在当时甚至不值一提。当时,亚马逊一家独大,其份额是市场上第二到第十五名总和的五倍之多。

可到了 2016 年第一季度,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已经降到了 30% 左右,微软、IBM 和 Google 紧随其后的三家一起则占据了超过 20%。

两年之后,亚马逊依然维系着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微软和 Google 也一直在迎头赶上。根据 2018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微软云服务 Azure 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 10% 增长到了 13%,Google 则从 5% 增长到 6%,小步向前迈进。

微软、Google 等巨头入场后,倾全公司之力投入云服务的基建和研发,一点点蚕食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对亚马逊而言,要遏制住这样的趋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它要担心的绝不仅仅是现阶段的市场份额。

云端的 AI

依靠基础功能和数据中心的体量拼市场的云计算时代已经过去,在 AI 风行的今天,企业们常常对有着 AI 计算能力的云服务有着更多的需求,而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里,研究基础更强的微软和 Google 比亚马逊要更有发言权。

尤其是后来者中成绩最好的微软,在将云服务与 AI 的整合上动作不断。在五月的 Build 大会上,微软发布了 Project Brainwave,帮助云服务 Azure 的客户在云端部署人工智能的处理任务。

对亚马逊来说,部署云端的 AI 刻不容缓,正因如此,在 2016 年的年底,李飞飞加入 Google Cloud 的消息传出的同一时间,亚马逊宣布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 Irvine)的 Animashree Anandkumar 博士加入 AWS,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亚马逊也有自己的「李飞飞」,她带给了 AWS 新的智慧与强大

Animashree Anandkumar;图 | YouTube 视频截图

Anandkumar 博士是深度学习领域的学术「大腕儿」,她最广为人知的成绩是解决了机器学习领域的非凸问题(non-convex problem),并且在张量研究领域也有不少建树。

Anandkumar 博士加入后不久,亚马逊就发布了三个部署在云服务上的机器学习应用:图像识别服务 Rekognition、语音合成服务 Polly 以及聊天机器人服务 Lex。

随着横跨学界、产业界两端的 Anandkumar 博士带领着团队在 AI 普及到云端的研究渐渐深入,AWS 的人工智能属性也受到了客户群体里越来越多的好评。在 Anandkumar 博士看来,部署在云端的 AI 工具只是一个开始,AWS 需要 AI 帮助它「跑得更快更好」,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亚马逊将能够提供更有效率的云端服务,AI 将从云计算的基础服务层面做出优化。

可以看到,未来云计算的战场上不仅仅是算力和基础功能的博弈,它需要更多技术含量的加持来保证不断更新的客户需求得到满足。而人工智能,作为最前沿的技术领域之一,将成为这一战场最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