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英特尔、北极光投资,「诺菲纳米科技」要将纳米银线导电膜用于大尺寸触屏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8-06-11 · 金人网络随着触摸屏应用的不断拓展,超大尺寸、快速响应、精确控制等成为对触摸屏的最新要求。为此,各大企业加快各类新材料的开发,试图抢占领先优势。
ITO存在诸多局限性
目前小尺寸触控屏(10寸以下)主要使用的透明导电材料是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ITO)属于半导体材料,ITO薄膜主流规格的阻抗值约为150欧姆(Ω)/单位面积。这种导通率对于10寸以下的触控区已足够,但对于中、大,或者超大型尺寸触控区则不适用。半导体材料的低导电率会造成触控灵敏度下降。
另外,ITO属于金属陶瓷,当触控区成为曲面或是可挠式时,ITO的易脆性容易造成阻抗值急速升高,阻抗稳定性将变得很差。
可见,ITO并不适用于中大型触控屏和柔性触控屏。因此具备高导通率和高柔性的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正在加速产业化,并已应用于如笔记本电脑、计算机等大尺寸面板上。
纳米银线更适用于大尺寸和曲面屏
相比于纳米银线,金属网格产业化速度更快一些。
金属网格是利用银、铜等金属材料或者氧化物等易于得到且价格低廉的原料,在PET等塑胶薄膜上压制形成的导电金属网格图案。其电阻值最低可达0.1欧姆(Ω)/平方英寸,触控效果良好。但受限于印刷制作的工艺水平,所制得的触控感测器图样的金属线宽较粗,在高像素下莫瑞干涉波纹非常明显。因此并不适用于高分辨率产品上,更适用于观测距离较远的中尺寸显示器屏幕,比如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
纳米银线是将纳米银线墨水材料涂布在塑胶或者玻璃基板上,然后利用镭射或黄光雕刻技术刻画制成具有纳米级别的银线导电网络图案的透明导电薄膜。纳米银线的线宽直径约为20nm,不存在莫瑞干涉问题,因此可以应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屏上。另外,纳米银线薄膜相比于金属网格薄膜具有更小的弯曲半径,并且在弯曲时电阻变化率较小,在曲面显示设备应用方面更具优势。
另外,在大尺寸和超大尺寸触屏领域,纳米银线的成本仅为同规的日本制造金属网格成本的1/5。
获得英特尔投资部、北极光创投等资金支持的诺菲纳米科技就是一家纳米银线研发和生产企业。诺菲纳米科技成立于2012年初,并于2014年Q4开始出货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现已累计出货60万平米。
诺菲纳米科技CEO&联合创始人姜锴告诉36氪,诺菲纳米科技和美国Cambrios一样,是为数不多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银线材料合成和提纯、触摸屏应用配方及结构,和卷对卷涂布工艺等核心技术的公司。公司已申请70余项专利,28项授权。
拥有将最上游原材料加工成为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全套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诺菲纳米科技可以有效控制纳米银线薄膜成本。因为国内的纳米银线和纳米银线导电油墨市场几乎被Cambrios垄断,过高的价格也使得这项技术的产业化脚步放缓。
从大尺寸交互屏市场切入
正如上文所讲,金属网格产业化速度快于纳米银线,并已应用于如笔记本电脑等中尺寸触控屏市场。因此诺菲纳米科技会先从纳米银线优势最明显的大尺寸和超大尺寸触控屏市场切入,并逐渐撬动中尺寸触控屏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商用大屏显示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大屏显示技术和市场也逐步发展起来,教育、媒体、广告、会议等行业对大屏显示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据IHS DisplaySearch 统计,2018年全球液晶商用公共显示器出货量为360万台。
而国内商用大屏显示市场集中度较高,鸿合和希沃两家在教育领域拥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在大力开发会议用交互屏幕。因此,诺菲纳米科技主要是和这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并提供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
长远来看,触控显示屏之外,纳米银线膜材还可以用作建筑调光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材料等。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诺菲纳米科技自建工厂生产纳米银线膜材,一厂于2015年量产,二厂将于今年8月实现量产, 届时将生产行业内涂布宽幅最宽(1.6m),线径最窄(18nm)的纳米银导电膜,二厂一期产值在3亿元左右,二期预计扩产至十亿元产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诺菲纳米科技具备精密设备行业know-how。据悉,二厂中近一半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因此大幅降低了工厂投入。
姜锴告诉36氪,诺菲纳米科技在国内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销售纳米银线薄膜标品。未来也有可能和下游模组厂商进行深度合作,销售整体方案。在海外市场,诺菲纳米科技倾向于提供纳米银线导电模组产品等整体方案。
诺菲纳米科技现有70多人,此前获得英特尔投资和北极光创投的A轮融资,以及深创投和开翼资本的B轮融资。现在正在寻求新一轮2亿元左右的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新应用和海外市场,以及扩产准备。
姜锴,联合创始人&CEO。曾任职美国ATMEL公司,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硅谷分公司,美国XILINX公司的高级总监,项目经理等职位。斯坦福大学工程博士,清华大学工程学士。潘克菲,创始人&CTO,20余年纳米材料合成、配方、卷对卷精密涂布工艺的研发和制造经验,三十余项国际专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工程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