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无限行走的沉浸式体验,「位形空间」想解放物理空间的限制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8-03-27  ·  金人网络
资本对VR的关注度从硬件和内容逐渐转移到了工具与底层应用。

提供无限行走的沉浸式体验,「位形空间」想解放物理空间的限制

根据VRVCA发布的报告,在VR/AR市场遇冷将至冰点之际,2017年全年行业投资额达30亿美元,相较2016年上涨12%,较2015年上涨230%。对应的,2015到2017年行业投资笔数为235次、421次与475次;与此同时,资本的关注度从硬件和内容逐渐转移到了工具与底层应用。

36氪近期接触到的「位形空间」是一家VR技术方案提供商,基于建筑学理论为基础,团队开发了一套空间压缩算法。通过算法对用户的感知做误导,令用户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实现无限行走的体验。换言之,位形空间希望为VR等大空间体验提供一套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减少设备成本、地租等运营成本还能大大增加VR内容的可玩性。

位形空间目前最小可支持50㎡的体验场地,支持4~6人同时体验,可在Vive Pro环境下运行,80万+人民币的总投资。

提供无限行走的沉浸式体验,「位形空间」想解放物理空间的限制

除了单个空间方案外,位形空间还推出了100平、200平与400平的多空间、模块可移动的方案,支持12~30人同一时间体验。

位形空间设想的商业模式有两种,其一是为开发者有偿提供“空间压缩算法包”,其二是提供算法包,后续与VR内容开发团队共享利益。目前位形空间的收入来自为地产商、VR线下体验馆与主题公园提供定制化方案,客户包括绿景集团、深圳机场、威沃世界等。

位形空间 CEO 彭俊熙告诉36氪,虽然算法已基本满足开发者需求,但是由于算法的自由度不高,在业务对接上需要团队与项目方做深入的技术服务对接,即需要Case by Case的做定制化开发。核心问题在于行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各个开发者的底层接口都不同。

为了能够实现规模化复制,为更多VR内容开发者服务,位形空间今年的目标是招聘更多的AI人才与工程人员,用6~8个月的时间将空间压缩算法做迭代,并推出可快速接入内容开发者的标准算法包。

为此,位形空间目前需求5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计划出让10%的股份。此前位形空间曾获得来自HTC VIVEX的种子轮融资,目前正在VIVEX孵化器内办公。

位形空间核心团队有3人,创始人彭俊熙与联合创始人黄佳胜、刘力权都为伦敦巴特利特大学校友。黄佳胜主要负责算法的研发迭代;刘力权为行为与互动设计师,视觉设计师与建筑师。